你的位置:首页 > 三明文化 > 公共文化

三明文化

公共文化

发布时间:2013-04-12 点击数:2565

  •  

      【概况】2010年,三明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打好民生工程战役。按照省、市关于打好“五大战役”的部署要求,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建设、督促、管理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有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农家书屋381家。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三明市有3人新入选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截至年底,三明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人。

      【群众文化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了2010年新年音乐会、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春节团拜文艺演出、庆元宵书画作品展、庆“五一”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展第十五届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活动持续到国庆节结束,举办了20场专场文艺演出,人60多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近千名演职员参与活动。精心组织优秀地方特色节目参加第八届中国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欢迎晚宴演出以及开幕式暖场演出。为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组织举办首届客家山歌演唱比赛,选送《客家擂茶谣》参加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获得十大金曲奖。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策划举办了三明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广场文艺晚会。为营造第六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林博会期间在三明广场举办了“魅力海西、锦绣三明”歌舞综合专场文艺演出以及将乐县专场文艺晚会。组织本市客家民间艺术家赴广东河源参加申办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才艺展示活动。泰宁县举办了第三届丹霞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认真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有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84万元、省级扶持资金636万元,各地投入配套资1000多万元。通过项目进度跟踪、实地督查等方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部完工。按照省文化厅有关要求,对2007~2009年的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不达标的乡镇责令其及时整改并配合省文化厅来明开展检查工作,文化站整体建设情况得到了省文化厅的肯定。

      【农家书屋工程】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措施、工作步骤和要求,并实行每月督办制度。全年争取到省上资金1768万元,市财政安排25万元,各县(市、区)投入资金167万元,新建农家书屋381家。为鼓励、引导农民走进农家书屋,在农村掀起新的读书、用书热潮,4月,市文化局组织举办了“海峡杯—我的书屋我的家”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比赛决赛,并推荐了4名选手参加全省决赛,有2位选手获得三等奖。并顺利完成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按时做好已建农家书屋基本情况、书目清单、资金投入和来源、出版物陈列、基础设施设备、书屋管理制度等信息的输入工作。

      【文化场馆建设】认真做好市图书馆、市艺术馆、市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积极配合市城投公司做好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市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建设的功能要求。全年争取到国家、省上扶持三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文物保护、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等各类文化建设经费2600多万元。

      【申报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市申报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把申报工作作为加快客家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客家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年内,三明市稳步推进申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省上专家来明调研并组织编写了《三明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三明市的申请已经省政府同意,并上报国家文化部待批。

      【宁化发现“木活字”印刷技艺】4月,福建省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在宁化县客家祖地发现了仍在使用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经过初步调查,现存的木活字数量超过30万枚。据当地艺匠介绍,这些木活字既有清代祖传,也有现代新刻。更具价值的是,当地的几位民间艺匠都能熟练掌握木活字的反字毛笔书写、刻制、拣字、排版、校对、刷印、装帧等技艺,至今仍使用木活字为当地人印制族谱。宁化留存的珍贵濒危的活态木活字印刷术,堪称是中国乃至是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年内,三明市推荐了宁化“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尤溪朱熹祭祀大典等15个项目申报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5月,福建省有16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宁化县石壁客家祭祖习俗是三明市唯一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此前于2008年6月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千百年来,石壁客家人按照传统的祭祀习俗,祭拜祖先。早期由个体家庭在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一祭拜,逐步发展到同宗族建祠堂、设神位祭拜,如今延伸到海内外客家子民到客家祖地祭祖,并定于每年的十月为祭祖月,举行公祭仪式。石壁祭祖仪式,沿袭中原古礼:出主、燃烛、设案、上香、跪叩、荐食、储食、初献、读祝、再献、三献、焚祭文、纳主、撤、馁等十五项程式,结合当地习俗,形成可供观赏之仪礼。

      【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三明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交流工作。组织21姓族谱于赴台参加闽台宗亲交流暨姓氏族谱展,捐赠了清流的马氏族谱、大田的连氏族谱给台湾宗亲。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一书,详实的收录和记载了三明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沙县肩膀戏赴榕参加2010年“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活动。客家民俗节目《滚灯》入选参加世博会福建周展演,在上海世博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表演。在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中,三明市区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宣传活动,开展梅列民间“大旺鼓”表演、原生态龙船歌演唱、20位民间艺人现场剪纸表演、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尤溪县举办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永安市举办2010年闽派古琴新人新年音乐会。

      【新农村文化建设】三明市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1月9日,省文化厅赴沙县夏茂举办“情系三明沙县—2010海西农村文化行”慰问演出活动,为沙县文化事业发展和夏茂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助了共计30万元,并捐赠了一批液晶电视、电脑、图书等文化物资。市文化局按照“三贴近”的工作要求,精心筹划,认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持续组织开展流动舞台车下乡百场巡回演出活动,全年演出70多场;组织开展文明墟场创建活动,在永安曹远镇坑边市场举办了“三明市创建文明墟场示范点”启动仪式,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文明墟场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和规范文明墟场秩序及开展为民服务工作;组织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发挥图书馆图书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农民急需的科技图书和农用信息适时地送到农村并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平台为农民播放科普宣传节目。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专业和业余的文化队伍,开展一系列的送戏、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活动,全年,全市文化部门下乡送戏 900多场,送书8万多册。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工作更好开展,三明市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为抓手,每三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不断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3月,三明市召开2006~2008年度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市委、市政府对20个文化先进乡(镇、街道)、20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三明市加强以农村文化协管员为重点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乡镇文化站管理、任务绩效考聘、服务广大村民”的农村文化协管员管理机制。市文化局与省艺术馆联合举办了1次农村文化协管员培训班,有100多名协管员参加培训。

版权所有2008-2019 厦门市三明商会 www.xmsmsh.com
电话:0592-5165299 传真:0592-5165399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新丰二路8号日华大厦3层E单元
备案信息:闽ICP备19026208号 技术支持:元码科技